作者:张运洲
文章来源:人防二大队
点击次数:1079
更新时间:2023-06-14 15:30:50
历史上的林县石厚土薄,十年九不收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为严重缺水,生产生活异常艰难,每天要到几公里十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。“一担水一条命”是对极度缺水状况的真实写照和高度概括。
在党的领导下,林县人民不向命运低头,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情壮志,战天斗地,风餐露宿,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,逢山凿洞、遇河架桥。削平了1250个山头,架设了125座渡槽,凿通了211个遂洞,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饮水灌溉工程,被中外友人誉为“人工天河”,世界第八大奇迹,改变了林县面貌,筑就了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。
修建红旗渠,历时十个春秋,牺牲80余人,涌现出了“黑脸”县长马有金,无私奉献的技术员吴祖太,“飞虎神鹰”任羊成,舍己救人的李巧云等许许多多的模范人物。他们用汗水、鲜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颂歌。善于担当的杨贵书记身前在林县奋斗,身后又魂归故里,按照他的遗愿葬于红旗渠畔。
党的二十大闭幕后,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时强调,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,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,永远震撼人心。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摒弃骄娇二气,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。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;红旗渠精神不仅具有传承性,更具有开拓性。应该在继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弘扬。
作者曾多次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林州参观学习、拓展训练,带领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活动,每一次都是灵魂的洗礼,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,新的收获,每一次都深受震撼和深受教育。听着老师的解说,看着一幅幅原始的影像资料,无不对红旗渠当年的建设者充满了崇敬之情,无不为修渠人民众志成城、勇于牺牲、无私奉献、不畏困难险阻的精神动容。
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精神感召下,作者有感而发、付诸笔端,创作出了朗朗上口的《红旗渠颂歌》,并且反复修改、几易其稿,力求符合快板表演的需要。旨在深入贯彻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安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,让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、代代相传。
友情链接:
安阳信息港 中国保安网 中国保安协会